矗立于四川省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残垣断壁,无声诉说着“5·12汶川地震”那场地动山摇的灾难;蜿蜒流淌的安昌河,静静见证着这座羌城在金融活水滋养下的涅槃重生。
17年来,在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的指导下,北川当地金融机构以金融为民的初心、服务实体的担当,在羌山大地绘就了一幅从灾后重建到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。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末,北川县金融指标呈现跨越式增长:各项存款余额214.45亿元,较2008年末增长5.31倍;各项贷款余额达210.46亿元,较2008年增长11.08倍。数据背后,是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统筹政策性金融、商业性金融和农村金融三方力量,通过“再贷款+财政贴息”“货币政策工具+信贷产品创新”等模式,为北川量身定制的全方位金融支持方案。
重基建:托起城乡发展“四梁八柱”
清晨,北川永昌机场的跑道上,一架架通用飞机迎着朝阳起降。这座机场是由农行绵阳分行贷款3.39亿元支持的省级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,不仅开通了至重庆梁平、达州金垭的航线,更带动航空科普、研学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。“去年,我们接待模拟飞行体验超8000人次,综合收入60万元,这得益于银行给我们提供的500万元贷款支持。”绵阳科航公司负责人指着停机坪上欢呼的学生团队向《金融时报》记者介绍。
10公里外的开茂水库碧波荡漾,当地农行与农商银行组成银团发放贷款7.97亿元,为这座绵阳科技城“第二水源”注入金融动能。在县城,农发行北川县支行投放的6.6亿元贷款,让大禹文化陈列馆等文旅设施拔地而起。目前,仅大禹文化陈列馆接待的游客就超过了6万人次,带动综合收入超600万元。
“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的骨架,必须用好开发性金融‘补短板’功能。”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再贷款定向引导、财政资金协同撬动,近3年推动金融机构累计投放基建贷款42.3亿元,支持全县新建改建乡村道路1300余公里、水利设施17处,实现“半小时县域交通圈”和“村村通硬化路”。
兴产业:激活特色经济“一池春水”
走进柯城—北川扶贫协作产业园,茶叶加工车间里清香扑鼻。农发行绵阳市分行7000万元贷款支持的这座“飞地园区”,让北川苔子茶通过东部销售网络走向全国,带动产业上游数百户农户增收致富。在嘉申农牧的羊舍内,北川白山羊正悠闲进食。“农发行近1亿元科技贷款,帮我们建成‘养殖—加工—文旅’全产业链,实现白山羊产业转型升级。去年底‘北川白山羊肉’成功入选《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》,成为继‘北川苔子茶’后北川第二个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产品。”企业负责人娓娓道来。
在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“一县一品”信贷扶持计划推动下,特色产业贷款在北川遍地开花:农行向羌山生物投放1.15亿元育种贷款,带动300名农户变身“现代猪倌”;北川农商银行“兴村先行贷”为23户民宿业主授信2740万元,让石椅村“云上羌寨”品牌年收入突破600万元;乐山市商业银行绵阳分行7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,助力北川鸿禹环保等7家小微企业参与产业园区建设。
“我们建立‘再贷款+特色产业’对接清单,要求金融机构单列信贷计划。”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负责人表示。目前,全县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8.6亿元,其中,“惠农e贷”“民宿贷”等创新产品占比超40%,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.2万元。
惠民生:书写共同富裕“羌乡答卷”
石椅村“尔玛人家”民宿院里,陈艳正为客人斟上羌族砸酒。17年前,北川农信联社那笔5万元重建贷款让她从废墟中重开农家乐;2022年,北川农商银行200万元改造贷款,助其升级成现代化民宿;2024年,她家年收入达40万元。“从‘救灾贷’到‘创业贷’再到‘振兴贷’,农商银行就像自家亲戚一样可靠。”她抚摸着瓦片帽上的银饰感慨道。
在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“金融惠民”工程引领下,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:农行北川支行通过“绵州农房增信贷”,以农房产权为抵押,为900余户农户授信3.4亿元;北川农商银行对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100万元至500万元的全覆盖授信,截至2024年末,已为村集体经济授信6亿元,助力村集体经济从3年前的600余万元增加到4700余万元,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质的飞跃。
向未来:擘画绿色金融“羌山新景”
初夏的北川国家储备林项目区,新栽的树苗已抽出嫩枝。农发行6.9亿元贷款支持的这片“绿色银行”,正推动林业产业多元化发展,助力“绿色青山”真正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。在国家储备林项目的示范带动下,北川以“造林+抚育”双轮驱动,启动3万亩林业碳汇项目,通过科学育苗、疏伐补植提升森林质量,每亩年固碳量增加0.3吨。项目预计今年内完成4万亩造林,带动2万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,全周期碳汇经济价值超亿元,生动诠释“叶子变票子、青山变金山”的生态转化路径,为山区县域开辟可复制的低碳发展模式。
“我们正探索‘再贷款+林业碳汇’试点。”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透露,通过将碳汇预期收益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,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发放绿色贷款,截至今年3月末,全县绿色贷款达37.88亿元。
初夏夜幕下,新北川巴拿恰商业街灯火璀璨。从农信社5万元重建贷款到农商银行百万元级产业授信,从农发行的“国储林”到农行的“惠农e贷”,金融活水在这片土地上奔涌不息。17年风雨兼程,从废墟到新城,从贫瘠到富饶,从传统到创新炒股炒股配资网,北川的重生画卷上,每一笔都凝聚着金融人的智慧与担当。
佳禾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